
OpenStack 和其他云平台软件相比,有啥不同?
2025/09/25
黄老师
在云计算领域,OpenStack 基础软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但很多人刚接触时都会有疑问:OpenStack 到底是什么?它和其他云平台软件相比,到底有哪些不同?结合这几年在企业云平台部署中的实践经验,今天就来详细聊聊这些问题。
点击查看>>>OpenStack 基础软件安装教程
一、先搞懂 OpenStack 是什么
简单说,以前企业要用服务器,得采购物理机器、部署机房、配置网络,耗时又耗力。有了 OpenStack ,就能把这些硬件资源集中管理起来,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申请到需要的计算、存储资源,就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。
我最早接触 OpenStack 是在 2018 年,当时一家制造业客户要搭建内部云平台,既要满足生产系统的稳定性,又要控制成本。试了几款商业软件后,最终选择用 OpenStack ,就是看中它能把企业现有的老旧服务器盘活,不用完全推倒重来。
二、OpenStack 的核心特点
模块化设计,灵活度高:OpenStack 最显著的特点是模块化架构,它由十几个核心项目组成,每个项目负责一块具体功能:Nova 管计算、Neutron 管网络、Cinder 管块存储、Swift 管对象存储…… 这些模块既可以单独部署,也能组合使用。去年帮一家电商企业做平台升级,他们只需要对象存储功能来存商品图片,我们就单独部署了 Swift 模块,搭配简单的身份认证组件,三个月就上线了,比用一体化平台节省了 40% 的部署时间。这种 “按需组合” 的特性,是很多云平台不具备的。
开源免费,自主可控:作为开源软件,OpenStack 的源代码完全公开,企业可以免费获取、使用和修改。这意味着不会被单一厂商绑定,技术团队能自主掌控平台的演进方向。
之前有个金融客户,对数据合规要求极严,必须掌握平台核心代码。我们基于 OpenStack 源码做了定制化开发,在身份认证模块加入了符合银保监会要求的审计日志功能,这种深度定制在闭源平台上几乎不可能实现,要么费用高到离谱,要么厂商根本不接。
社区驱动,迭代迅速:OpenStack 有全球最大的开源云社区,谷歌、IBM、华为等巨头都在贡献代码,平均每半年就会发布一个新版本。这意味着它能快速跟进新技术,比如近几年热门的边缘计算、容器集成等功能,都是社区驱动的成果。
我们维护的一个政务云平台,2020 年用的是 Train 版本,去年平滑升级到 Yoga 版本,新增的分布式存储优化功能,直接让数据读写速度提升了 30% ,这种通过社区力量持续进化的能力,是很多商业软件难以比拟的。
三、OpenStack 与其他云平台软件的核心差异
(一)架构设计:模块化 vs 一体化
OpenStack 的模块化架构前面已经提到,而很多商业云平台(比如 VMware vSphere 部分功能模块)采用的是一体化设计,所有功能打包在一个系统里。举个实际案例:某教育机构先用了某商业云平台,后来想增加 GPU 虚拟化功能,发现必须升级整个平台版本,不仅要停机两天,还得支付高额升级费。而另一家用 OpenStack 的机构,只单独部署了 Nova 组件的 GPU 驱动模块,半天就完成了,几乎不影响业务。
但模块化也有缺点,初期部署复杂度高。我们第一次给医院部署时,光 Neutron 网络模块的 VLAN 配置就调试了三天,这方面一体化平台确实更省心。
(二)成本模型:技术投入 vs 授权费用
OpenStack 的成本主要在技术团队上。软件本身免费,但需要工程师进行部署、维护和定制,适合有一定技术储备的企业。某互联网大厂用 OpenStack 搭建了私有云,虽然每年花在技术人员上的成本有几百万,但相比商业软件的授权费,五年下来节省了近 2000 万。而商业云平台(比如 AWS Outposts、阿里云专有版)采用授权模式,按服务器数量或资源使用量收费。一家中小企业算过账:用商业平台,100 台服务器每年授权费要 80 万;用 OpenStack ,招两个专职工程师年薪共 40 万,还能兼顾其他 IT 工作,显然更划算。
(三)定制能力:深度可控 vs 有限配置
在定制化方面,OpenStack 几乎没有上限。我们曾为一家车企修改了 Cinder 存储模块,让它能直接对接车企的工业数据库,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备份。这种修改需要读懂源码,但一旦完成,就能完美适配业务场景。反观很多云平台软件,只能在厂商提供的配置项里做选择。比如某物流企业想用某商业平台对接自己的 WMS 系统,发现接口格式固定死了,最后只能额外开发中间件来转换数据,不仅增加了延迟,还多花了几十万。
(四)生态兼容:开放包容 vs 生态封闭
OpenStack 能兼容几乎所有主流的硬件和软件:服务器可以用戴尔、华为,存储能接 NetApp、浪潮,甚至能和 Kubernetes 无缝集成。去年帮一家企业做云原生改造,就是在 OpenStack 上部署了 K8s 集群,两边资源统一调度,效果很好。而有些厂商的云平台,为了绑定用户,只兼容自家硬件。某企业买了某品牌的云平台后,发现必须用他们的专有服务器,原来采购的 IBM 服务器全成了废品,损失不小。
四、OpenStack 的优势总结
综合来看,OpenStack 的优势集中在这几点:一是成本可控,避免厂商绑定带来的溢价;二是灵活定制,能深度适配企业特殊业务场景;三是持续进化,借助全球社区力量保持技术领先;四是生态开放,保护企业现有 IT 投资。当然它也有短板,比如对技术团队要求高、初期部署复杂。但对于中大型企业、有定制化需求或成本敏感的组织来说,这些短板相比其优势,往往是可以接受的。
选择云平台时,不能只看技术参数,更要结合自身情况:如果企业规模小、技术人员少,可能商业云平台更省心;如果企业有定制需求、想长期控制成本,OpenStack 会是更优解。这几年接触了上百个案例,没有绝对好的平台,只有最合适的选择。
-
开设课程 开班时间 在线报名OCP2025.04.26
在线报名
HCIP-AI Solution2025.04.26在线报名
HCIE-openEuler2025.05.03在线报名
RHCA-CL2602025.05.04在线报名
HCIP-Cloud2025.05.10在线报名
PGCM直通车2025.05.10在线报名
HCIA-Datacom(晚班)2025.05.19在线报名
HCIA-Sec2025.06.07在线报名
RHCA-RH4422025.06.07在线报名
PMP2025.06.10在线报名
HCIA-Datacom2025.06.14在线报名
HCIE-AI Solution2025.06.14在线报名
HCIE-Datacom2025.06.14在线报名
HCIP-Datacom(晚班)2025.06.16在线报名
OCM2025.06.21在线报名
HCIE-Cloud2025.06.21在线报名
HCIP-Sec2025.06.21在线报名
HCIE-Bigdata2025.06.28在线报名
RHCE2025.06.28在线报名
HCIE-Datacom考前辅导2025.07.05在线报名
HCIP-Datacom深圳2025.07.19在线报名
CISP2025.07.19在线报名
HCIA-Datacom(晚班)2025.07.21在线报名
RHCA-RH4362025.07.26在线报名
OCP2025.07.26在线报名
HCIE-Sec2025.08.09在线报名
HCIA-AI Solution2025.08.16在线报名
HCIP-Datacom(晚班)2025.08.25在线报名
RHCA-RH3582025.09.06在线报名
PMP2025.09.16在线报名
HCIE-Datacom2025.09.06在线报名
HCIA-AI Solution2025.09.27在线报名
HCIA-Datacom2025.09.27在线报名
PGCM直通车2025.10.11在线报名
RHCA-DO3742025.10.11在线报名
HCIA-Sec2025.10.11在线报名
RHCE2025.10.18在线报名
HCIP-Datacom2025.11.08在线报名
HCIP-Sec2025.11.08在线报名
RHCA-CL2602025.11.15在线报名
OCP2025.11.15在线报名
HCIE-Sec2025.12.13在线报名
HCIE-Datacom2026.01.10在线报名



